入菩薩行論這第六品-安忍品,看的夠久了!
真難忍! 最近又被人性的黑暗面給徹底擊敗!
很難去了解為什麼這些人會做這樣的事,編這樣的謊話來誣衊人?
這樣做有得到什麼利益嗎? 就只是為了把自己的不當行為合理化,有必要造這麼多口業嗎?
說自己修的多好所以不被影響,那是騙人的,有時還是會想: 我真的有必要就這樣忍下去嗎?
這些惡人真的要放任他們繼續這樣做嗎? 其實有點懷念自己以前的個性,
一腳踩死你,你就住嘴了! 現在這種任人宰割的感覺還真不好...
就像上師說的: 人的無始無明你很難查覺,但卻都在你平常的習氣中表漏無疑!
我想我哪一世一定是個一天到晚逞兇鬥狠的魔來的!
每次情緒無解的時候,就選擇看點文章,我相信只有佛能給我解藥了!
今天看完這篇,心裡舒坦多了! 裡面講到坊間一些上師的行徑,我也深有同感!
之前常會聽到某些人談論到: 你不知道要見到某位上師有多困難嗎?不是一般人可以見的!
我很想回他們一句: 是嗎? 我們有個同行的老闆每次來台灣都見的到耶!
不過他每年捐的錢是1.2億就是了! 每次慈善活動也都帶隊來幫忙!
還發願終生吃素! 我個人到此是蠻讚歎他的發心!
不過私德部份... 除了小三...還有小四呢!
每次晚上那餐上百人的政商名流宴,不知道可以養活多少家庭?
我希望你們上人可以好好為他解說一下佛所說的因果業報!
當然我是沒說出口,上師說過對其他僧團不管是對是錯都不做批評,免導致紛爭!
朋友問我平常都布施習慣了,為什麼偏偏某些團體都不捐? 某些富麗堂皇的大廟不去?
我都說: 他們不需要我這些小錢啦! 我的留著救那些小老百姓跟貧苦僧眾。
在還沒接觸佛法之前,很奇怪的天生就有一把尺懂得哪些宗教團體是偏離正法的,
機緣巧合之下又偏偏讓我知道了一些他們在佛法外衣包裹下的假面具,
可能我累世對佛的信念真的夠強吧! 並沒有因為這些僧團表裡不一的行為因而排斥佛法!
畢竟每個團體都有害群之馬吧! 但我的分別心還是在的,已經形成種子了嘛!
現在只能靠佛陀、這些古大德及上師的教法慢慢把我導回正途吧!
我覺得堪布久美多杰仁波切的講解很精湛卻又讓經文淺顯易懂,非常生活化,
每看完一講,都有種獲得解脫的感覺,現在讓你們也一起來解脫吧!
第六品的主題是如何去除瞋恚、修行安忍及恭敬眾生;為何要去除瞋恚呢?因為瞋恚有非常大的罪過-一瞋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所以我們要去除它、遠離它;如何修行安忍呢?自己或自己的親友遭受痛苦時要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及耐怨害忍;今晚要講解的主題是「恭敬眾生」,為什麼我們要對眾生恭敬呢?因為恭敬眾生可以使諸佛歡喜、是我們累積福報的來源,我們對眾生恭敬或對眾生傷害的功過有如天淵之別,所以我們要恭敬眾生。
....
116.助修成佛故 應許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 無邊功德海
117.唯佛功德齊 於具少分者 雖供三界物 猶嫌不得足
118.有情具功德 能生勝佛法 唯因此德符 即應供有情
我們供養慈心行者所得的福德廣大似海,那是因為修行者想利樂無量珍貴有情的原故,而我們敬信佛陀所得福德也是廣大無邊的,這是因為佛陀是尊貴福田之故,然而,因為有情提供了其他眾生修成佛道的因緣,所以我也主張眾生與佛相等,當然眾生的德能完全不能和諸佛的無邊功德海相比,最勝功德齊聚一身的聖者唯有佛陀,然而,雖然其他人只是具有少分殊勝的佛德而已,但對於這些人就算以三界的寶物供養他們,仍然是不夠的!因為每一位有情眾生都具有能引生佛陀殊勝果德的能力,所以單單就這一分名符其實的功德,就值得我們供養了。
假如我們供養一個修慈心的修行者,那麼所得的功德就非常大,為什麼呢?因為修行者修慈悲觀的原故,他希望天下所有眾生都得到快樂、離開痛苦,因為他有這樣一顆善心,所以我們供養他才有功德,不然的話,功德從那裡來呢?以下我們用幾個問題來討論這個部份:
【答】當然還是有功德,但不像供養修行者那樣廣大,同樣的錢財,供養的對境不同,所產生的功德效果是有差別的,我們認為「供養上師、仁波切是有功德的!」這毫無疑問,當然是有功德!供養一位心胸開闊的上師當然是這樣,但如果我們未善加明辨就供養,而且正好供養到一位喜好聚財或者為名利而修建塔廟的出家眾的話,那麼雖然也有功德,但這個功德並不能像供養前者那樣殊勝。
【問】為什麼呢?
【答】因為這個上師是個自私的人,所以功德就很有限,這是因為對境差別的原故。
【答】(1)慈悲的上師。(2)生養我們的父母。(3)久臥床榻的病人。
【問】為什麼久病的人是最佳供養的對境呢?
【答】因為他們久臥病榻的心是非常脆弱的,他們心裡鬱悶缺乏快樂,我們在他們最痛苦的時候提供幫助,當然這個功德就不一樣了,對境抉擇的不同,所產生的功德就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對慈悲者供養有很大的功德,所以我們對佛陀產生恭敬心、虔誠心而供養佛陀一支香、一盞燈、一粒水果或者作個禮拜等微小的供養,都可以累積很大的福報。
【問】為什麼對佛陀做小小的供養就能累積福報呢?這個功德從何而來?
【答】因為佛陀是無上智慧和慈悲的聖者,這個功德是由於佛陀的珍貴而來的。
【問】供養佛陀有功德是因為對境珍貴的原故,但,眾生為什麼也是我們累積福報的來源呢?
【答】我們生存需要依靠眾生啊!好比我們做生意需要有市場的道理是一樣的,沒有人群就沒辦法做生意,同樣地,如果沒有民眾的話,你如何當公務員呢?更別說是做立法委員了,所以不要說是修習佛法,世間法同樣離不開眾生!何況我們行菩薩道、修六度,如果沒有眾生的話,你向誰行布施、修安忍呢?
佛有五智,但總括的分類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如所有智」:縱深之智慧,了解一切萬法都是虛幻的,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本質,即照見空性之理的智慧;其二是「盡所有智」:寬廣之智慧,對一切萬象非常清晰的知道,譬如桌上的花是從那裡買來的,而這花原來是生長在那裡,是誰種的…,即遍知一切之相的智慧;「助修成佛故、應許生佛等」,這裡是針對「對境」給我們累積福報的「作用」相等而言,不是說眾生的功德和佛陀相等,不要說是眾生,就連威德廣大的菩薩也無法和佛陀的功德相比擬;一切眾生本質上都是佛,在實相上與佛無異,但,現象上有別,當我們看到這裡有一隻螞蟻的時候,大家就應當知道牠的本質和 釋迦牟尼佛是沒有差距的,只是螞蟻的佛性與智慧被無明蓋住而已,同樣,我們不像木石瓦礫無動於衷,我們具有慈悲和智慧,也只是被無明蓋住而已,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都值得我們供養!
(c)敬眾報佛恩
佛陀教導我們從輪迴中解脫的道理,使我們從貪、瞋、癡的惡疾中得到康復,所以我們感恩佛陀的恩德,而感恩最好的方法就是尊敬眾生!
120.利生方足報 捨身入獄佛 故我雖受害 亦當行眾善
121.諸佛為有情 尚且不惜身 愚癡驕慢我 何不侍眾生
已離諂偽、成為眾生親友的諸佛,唯一關心的就是無邊眾生的利益,因此,除了令諸佛所悲愍的有情歡喜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報答佛恩呢?既然只有利益有情才足以報答諸佛曾經為眾生捨身和進入無間地獄的宏恩,那麼就算眾生無故傷害了我們,我們仍然應該以德報怨廣行諸善;我們的主尊-諸佛,為了謀求有情的幸福,尚且奮不顧身地保護他們,愚癡的我們,為何還這麼傲慢呢?為何不能像僕役侍奉主人一般地服務眾生呢?
世俗中的人除了想利益自己之外,沒有其他的想法,我們都想要讓自己的國家富強安樂,而對於其他民族的苦難就漠不關心,我們只關心自己信仰的宗教是否興盛,對於別人的信仰則想辦法盡力壓抑,而佛陀已經離開一切世俗的偽裝,沒有分別心地對待一切有情眾生,祂除了一心想要利益有情眾生以外,沒有其他的心思,所以報答佛陀恩典最好的方法就是像佛陀一樣地慈愍一切眾生,讓眾生快樂歡喜; 有些愚夫愚婦為了要讓佛陀歡喜而去做傷害眾生的事,用殺豬、宰羊、欺騙…等不淨業所賺得的些微錢財修塔蓋廟、供養三寶,這是非常不好的!這樣做佛陀會歡喜而特別加被於他嗎?一點都不會,佛陀欠缺佛像嗎?佛陀欠缺廟宇嗎?…一點都沒有!所以用這樣的行為供佛是完全錯誤的!世間人用不擇手段所獲得的利益供養父母、官長,或許會得到他們的稱讚和歡喜,但佛陀平等地看待眾生,不會喜歡你傷害別人所得的利益來供養祂,就好像一個非常慈愛兒女的母親,她會喜歡大兒子用小兒子的肉來炒菜給她吃嗎?她吃得下嗎?同樣,我們不要用傷害眾生的方式來供養佛陀,這樣做不但沒有功德,而且會因此造下惡業帶來痛苦的果報。
從佛陀的傳記中我們知道-無始劫以來佛陀曾經為利益眾生而布施身體、下過地獄,這樣一位高高在上的佛陀都這樣做了,那我們怎可不跟著祂做呢?假如一位名高德紹的法師看到一位久臥床榻很需要幫助的病人,他會怎麼做呢?如果他真是一位慈悲的上師的話,他一定不會嫌棄這是骯髒污穢的雜務,不管有沒有人看到,他都會很樂意去幫助他解決困難,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明星、政客也會做看訪病童、老人、掃街…等等慈善的活動,是不是真實的內心關懷呢?我們就不知道了,同樣在形象上「為善」,動機卻有很大的差別,一位是心性上的自然流露,一個只是現象上的表演!諸佛為利益有情布施身體,那麼在我們有能力布施的時候,我們怎麼可以吝於施捨呢?即使眾生毫無理由地傷害我們,我們都應該要忍耐下來,一心行善來報答佛陀給我們的恩惠。
為什麼高僧們沒有分別心呢?因為他們知道眾生的重要性!世間人都熱衷追求高高在上的名位,但,我們越去追求「高」的現象,就越分離出高、低的距離,恭敬名聲顯赫的法師,忽視一般的修行者,這不是一個好人的行為!這樣的人怎麼會看得起一般的老百姓呢?在印度有一位從嘉榮來的喇嘛,平常信徒們都忽視他的存在,有一次,信徒見到他和一些上階層人士在一起,從此以後信徒們見到他都必恭必敬,我們人就是這樣無知!蔣措喇嘛說:聽說有些寺廟裡的人看到一般的信徒來參訪時會說-「坐,喝茶!」而看到一些比較有錢的人來就說-「請坐,泡茶!」可是如果看到一些既有錢又有名的人來呢?他們會說-「請上座,泡好茶!」
所以你們如果想要試試這位法師有沒有分別心的話,那麼你要去參訪他的時候就假裝得窮酸點,看看他的反應,一位慈悲的上師不會為了供養或提高聲譽而會見賓客!印度的嘉札仁波切他就對於來訪的客人一視同仁,有人拿一大疊美金供養他,他拒絕說:「我這麼老了,你還要請我為你做事嗎?」他不會因為來客富有而會見,也不會因為你貧窮而見不到,不是會客的時間不論是誰來訪一樣都見不到他,所以我常說:「如果你要去參訪的上師,他沒有特別的原因就不見你,那就不要見啦!見也沒什麼意義。」我們一般人就是這樣「越神秘就覺得越殊勝、越了不起」,事實上越偽裝神秘的越不值得去湊熱鬧啦!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是要花大錢的功德主才見得到的上師,那就完全不用見啦!」如果你要參訪的上師訂有會客的時間表,見與不見完全以預定的時間表來決定,而不是以身份、貧富來分野的話,那麼才值得去參訪他,否則不要見比較好啦!
123.遍身著火者 與欲樂不生 若傷諸有情 云何悅諸佛
124.因昔害眾生 令佛傷心懷 眾罪我今悔 祈佛盡寬恕
眾生幸福安樂諸佛會示現歡喜,如果眾生遭受傷害諸佛就會憂傷難過,使有情眾生歡喜諸佛就會顯得高興,倘若惡意冒犯有情就等於傷害了諸佛,好比全身上下都著火燃燒的人憂心如焚,那麼這時縱然給他所有的享受,他的心裏也快樂不起來一樣,同理,如果傷害了與諸佛同體的眾生而又不肯悔改的話,那就很難取悅諸佛了,由於我們過去曾經傷害眾生而使悲愍眾生的諸佛傷心難過,這所有一切的罪過我們現在都要一一懺悔、祈求諸佛慈悲寬恕。
為什麼說「眾樂佛歡喜,眾苦佛傷悲」呢?諸佛如果會為某件事而歡喜或悲傷的話,那麼諸佛究竟有何高深之處?就實相而言-諸佛是超越我們「念頭」或「感覺」那樣的歡喜或悲傷的,祂們是永恆的快樂者,但,就現象上來說-諸佛會顯現歡喜或悲傷的樣子,傷心或歡喜只是現象的顯現而已,究竟上祂們沒有痛苦,所以我們不用擔心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或地藏菩薩…祂們會痛苦,祂們很慈愛眾生,祂們見到眾生痛苦的時候會示現傷心的現象,然而,在實相上來說- 祂們沒有傷心的感受。
我們無意傷害別人,可是別人卻因此遭受傷害,這是他自己業力的顯現!例如我們無意傷害螞蟻,而牠卻喪生在我們的足下,或者無意間別人因我們的語言而受傷害…這不算是我們造惡業,但,當我們惡意傷害眾生時,諸佛會顯現傷心的樣子,所以我們傷害眾生就等於傷害諸佛一樣;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即使好聽的音樂、好吃的食物…都送到你的面前來,我想你也不會覺得快樂,所以有些民眾殺雞宰羊祭祀神靈、禮敬諸佛,如果對境是世間神的話,也許會因為你的供養而歡喜賜福給你,但,出世間的神和佛菩薩們視眾生有如自己一樣,你這樣的供養會使祂們高興嗎?不會!
供養上師的方法很多,例如衣、食、財錢供養或歡喜承事做義工,但,在以前要使好的上師歡喜最好的方法是「好好的修行」,可是現在好像不是這樣,現在很多上師會比較喜歡錢財供養,其次是做義工啦!如果你只是好好修行的話,那麼就有可能被忽略掉也說不定,這就是佛法沒落的象徵;順便提一下,佛法自佛陀轉法輪以來已經二千六百多年了,為什麼不如西洋一些宗教興盛呢?我們佛教的教義沒有他們的好嗎?我個人認為:那是因為我們的傳承上師們在傳法的時候都沒有「你們要信我、你們要把我的教法和理念發揚光大我才歡喜」這樣的動機,佛陀傳授教法的目的是要我們「認識心的本質」、「隨時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所以佛教徒就沒有其他宗教徒那麼多;可是現在我們佛教也漸漸轉入世間法-越來越注重推廣,形式上我們佛教越來越興盛了,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將來我們的信徒會越來越少,可能有一天還會超越基督徒的數量也說不定,但,未來了解佛法精髓的人會很少,而信仰佛法表相的人會越來越多,世間人希求名譽和信眾,所以朝這方面努力,佛陀沒有任何匱乏,祂樣樣圓滿具足不用追求一切世間法,所以佛教徒就比較少。
126.大悲諸佛尊 視眾猶如己 生佛既同體 何不敬眾生
(二)念忍功德
1、總說
127.悅眾令佛喜 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間苦 故應常安忍
為了使如來歡喜,我們從現在起不但要停止傷害眾生,而且還要積極服務世間,就算眾生用污鞋踐踏我們的頭頂,甚或喪失生命,我們也要令世間的怙主高興,心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陀,看待世間的眾生就像他自己一樣,既然有情眾生在體性上與佛無二無別,那麼我們為何不敬重有情怙主呢?忍敵怨害、悅樂眾生能使怙主歡喜、能累積福報利益自己,而且還能廣泛地消除世間的痛苦,所以我們應當要經常修習安忍、使眾生快樂!
「任他踐吾頂」是種姓執著下所產生的詞彙,在印度種姓分別執著非常嚴重,而且他們根深蒂固地認為「身體上半部是乾淨的、身體的下半部是很骯髒的」,所以到目前為止印度的年輕人還是以「用手觸摸長輩的腳再摸自己的頭」來表示對長輩的恭敬。
128.譬如大王臣 雖傷眾多人 謀深慮遠者 力堪不報復
129.因敵力非單 王勢即彼援 故敵力雖弱 不應輕忽彼
130.悲佛與獄卒 吾敵眾依怙 故如民侍君 普令有情喜
譬如國王寵信的大臣雖然傷了許多無辜的人,但識時務的俊傑依然安忍不瞋,縱然有能力也不會前往報復,因為他知道仇敵不只王臣一人而已,國王的勢力就是他的後援及靠山,同樣地,傷害我們的仇人雖然勢單力薄,但是我們也不可以輕敵報復,因為傷害眾生會讓諸佛不歡喜又會使自己墮落地獄受苦,所以慈愛眾生的佛陀和懲治罪行的獄卒就是我們仇敵的後援及靠山,因此我們應該像庶民侍奉君王一般地恆常隨順,使一切有情皆大歡喜。
132.如是王雖喜 不能令成佛 然悅諸眾生 終成無上覺
一個凶惡的暴君無論如何地生氣,他也只能夠搶走我們的財物或奪走我們的生命而已,他無法使人墮入地獄受苦,但是瞋怒有情眾生卻會引來各種地獄的禍害,同樣地,一個有權勢的國王再怎麼高興,他也只能給我們錢財或名位而已,他無法賜給我們成佛的安樂,然而,取悅有情眾生者最後一定可以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3、結示功德種類
134.生生修忍得 貌美無病障 譽雅命久長 樂等轉輪王
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都還看不出來-取悅有情眾生能產生這麼廣大的果報呢?取悅有情不但能在未來成就佛果,而且今生還可以享有榮耀、美譽和快樂,即使在輪迴期間,修習安忍也能使我們得到:莊嚴的容貌、健康的身體和美好的名譽,甚至獲得長壽和轉輪聖王的無窮快樂。
各位可能第一次聽到「讓眾生快樂可以得到佛的果位」這樣的話,寂天菩薩認為「供養佛和供養眾生同樣都可以累積福報」,尤其是善良微弱的眾生、父母、久病的人,我們認為「供養三寶有功德,布施眾生的功德就比較小」,現在我以一位出家眾的身份慎重地說:「供養三寶和布施眾生的功德是一樣的!」你們供養大法師、大仁波切的錢財,除了修蓋塔廟、佛學院之外,也是用來救濟窮人,所以你們也可以直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兩個功德沒有分別!但,要注意!假如受布施的對象品格不好,現在他沒有錢沒辦法做壞事,如果你給他很多錢使他有能力去做壞事的話,那麼這個布施的功德就會被大打折扣,布施需要善巧,不是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
尊敬眾生可以得到什麼功德呢?它可以讓你得到美好的名聲、受用富足、受人恭敬和讚歎,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假如我們常常生氣,那不但會使得別人不舒服,自己日子也難過,比如一個家庭或團體當中有一個人常常心情不好、生氣,那麼他週遭的人怎麼快樂得起來呢?如果我們的團體中有一個非常快樂的人,毫無疑問地,大家處在一起的感覺就輕鬆多了,我們的磁場會互相影響;但各位也要注意-不要為了讓別人快樂而讓自己痛苦過度喔!因為我們現在還是凡夫嘛,我怕你們如果這樣做會維持不了多久,不要說為別人而受苦,現在我們為了小孩、親人的衣食、享受而忙碌,日久也難免不耐煩而抱怨、發脾氣啊,如果我們發了脾氣,那麼就會使功德消失,所以最好的做法是「讓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其次是「自己受一點點苦,讓別人快樂」,至於「要讓自己受很大的痛苦而使得別人得到快樂」,那就要看你有沒有這個能耐了,如果能力不足就不要太勉強自己啦!凡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如果一個人的心情、脾氣一直都保持得很好,自然而然地容貌就越發舒泰,大家都會越來越覺得「你長得好看」,假若一個天生相好的人卻脾氣暴躁,那麼剛開始別人可能會因為容貌而接近他,但,相處久了,你們想-有誰願意自討苦吃呢?相貌平凡卻脾氣好的人,剛開始可能無法馬上引起他人的特別好感,可是相處以後魅力就會漸漸顯露出來,大家都會喜歡和他在一起,所以一個笑口常開的人,別人自然樂於親近,不但可以獲得美好名聲也心情好,心情好自然就身體健康、長壽,來世也能生為一個受用不盡的大國王,這些都是修安忍的功德。
所有的佛法都是為了讓我們得到智慧、產生菩提心的,而要讓我們的菩提心增長,首先就要消除自私自利的心態,那麼要如何才能消除自私的心態呢?首先我們要安忍眾生的傷害,不要對眾生發脾氣!我們要慈悲眾生之前,首先要消除對眾生的瞋恨心,所以說「罪惡莫過瞋,難行莫勝忍」,修行安忍雖然困難,但,它的功德卻是深廣的;不要老是抱怨「他障礙我學習佛法、他障礙我行善布施、修塔蓋廟…」,我們為了修行佛法而瞋恨別人,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身處逆境的當下修習安忍是累積福報最好的方法,我們常常被世間八法所利用而不得安寧,那麼什麼是世間八法呢?凡夫稍有損益即生喜怒之得、失、稱、譏、毀、譽、苦、樂;所以我們每天幾乎都在世間八法裡面打轉;你們想想:佛法與世間法怎麼分別呢?仔細觀察我們自己就知道-你是否別人讚歎你,你就高興?你是否別人不讚歎你,你就不高興?…假如有以上八種心態就是世間法,如果動機上沒有這八種因素存在,就是佛法,物質文明地區的人受世間八法影響非常嚴重!怎麼說呢?
哄他一下就可以讓人很開心,即使我們言不由衷地說-「你變年輕了!」「你變漂亮了!」…諸如此類的公關話語也可以讓人很高興,你可以因此而要求對方請客、或者讓他心甘情願地為你做事…,相對地,假如你說過一次對方很不喜歡聽的實話,可能他就會仇記你一輩子也說不定,這個社會變得怕對方不高興而連實話也不敢說了,這就是受世間法過度污染的結果,我們都認為自己很聰明,其實是越來越沒有智慧,我們熱衷享受世間八法的味道-別人的讚歎、名聲、錢財…,這是因為我們心情不好而來的,心情不好瞋恨和欲望就會產生,欲望就是貪心,你們不要認為只有瞋恨是由心情不好而來的,要知道貪心也是,比如說我現在手中有一百元,可是心裡卻想要擁有一百萬,人心不足心情當然不好,對治瞋恨和貪欲最好的方法就是安忍,入行論最大的特色是「安忍品」,「智慧品」講解「空性」,但空性在中觀裡講解很多,但「安忍」除了入行論以外,很少經、論談到它,想要了解修習安忍的善巧和方法,講解最多的是入行論的安忍品,大家要把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