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178eaad04a6a95292e0c23edf098.jpg

 

 

經文。「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說明甚難希有之事。「能」,就是上面所說「能為」之能。「於」是講「在」的意思。這是說釋迦牟尼佛他能夠在娑婆國土,「娑婆」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堪忍。娑婆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堪忍。這個意思就是說,釋迦牟尼佛他所應化的這個地區,眾生幾乎都是業障深重,剛強難化。雖然是在這五種濁惡的境界當中,這一些眾生他能夠忍受得了,這麼苦的環境當中,他還捨不得離開,所以叫做堪忍。下面我們將這個五濁給諸位介紹之後,你才曉得諸佛菩薩在五眼圓明,正覺觀照之下,我們這個世界的真相,你才能夠稍稍體會到幾分。

 

先說明「濁」的意思;「濁」是渾濁的意思。楞嚴經裡頭有幾句話說,這個經裡面有一個比喻說:他說,好比清水;我們這一灘水很清潔,「清潔本然」,清水裡面如果說,有一個人把沙土丟在這個水裡面,這個水就變成渾濁了,這個清潔的相就失掉了。這是從這個比喻來說明濁是什麼意思?然後佛就給我們說,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有五大類的渾濁。

 

第一就是劫,劫濁。

 

「劫」是說的時間。梵語「劫波」,我們中國的意思,就叫做時分,這個意思就是講時間。諸位想一想時間怎麼會濁呢?我們也聽世俗人講,現在這個年頭不好,就是這個時劫不對,這個也是佛在經典裡面講這個劫濁的意思。這是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有濁惡的現象。因此,劫濁是以「四濁增劇為體」,它是沒有自體的。劫濁,沒有自體。就是後面所講的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增長劇烈了,這個四種濁相,愈是增劇,我們就叫這一段時劫就不好了。所以,它這個相是「積聚交湊,熾然不停為相。」

 

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如果是在滅劫,人壽減到兩萬歲的時候,於是乎,就有下面這個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就有這種現象發生。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人的壽命最長是八萬大劫,所以說是八萬四千歲。那麼,它有增減。在增減的時候,這個劫的算法是將人壽命最短的是十歲,這是講一般平均年齡十歲,每一百年增長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這到了頂頭了,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再減到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就叫一劫,叫一個增減劫,叫一劫。經上講在減劫,就是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劫減到人的壽命兩萬歲的時候,這個五濁的現象就發生了。人壽要是在減劫裡頭,減到一百歲,這個時候不但是濁世,就稱做五濁惡世。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壽正是在減劫百歲的時候;佛去我們大概是三千年,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減一歲,到今天來說,大概一般人的壽命是七十歲。因為三千年了,一百年減一歲,又減三十歲了。當然也有八九十歲的人,也有年歲不到七十歲就夭折了,這個就是講各人別業不一樣,就是一般講法是七十歲。由此可知,我們這個世界是濁惡不堪。

 

反過來看,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是清淨國土,我們這裡五種惡它都沒有。換句話說,它那邊是五種淨土,沒有濁惡這些事,這些事相都沒有。如果我們曉得這一個事實,就應當捨濁就清,捨五濁惡世,取五種清淨國土,這樣才能夠超越劫濁。劫濁之中,如果要不是帶業往生,那就很難得度,這是我們應當細心去享一想。所以在今天修行,無論是在家、出家都相當不容易。我們現在濁惡的程度,比起釋迦牟尼佛當時要嚴重得太多太多。所以在今天,唯一的希望就是期望是帶業往生。但是帶業往生必須要通達帶業往生的理論。我們心裡面斷除一切疑惑、我們懂得修學的方法,也曉得證入的境界,這樣才能夠轉劫濁為清淨智慧。像這個經裡面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蓮池海會,蓮池就是比喻清淨的意思。這是劫濁的大意。

 

第二就是講到見濁。

 

「見」是講見解,換一句話說,眾生的見解都不正確了,都失去了正知正見,這個我們就稱之為見濁。見濁是以五利使為體,它是以執著斷、或是以執著常,這是兩邊,斷常兩邊。邪知,錯誤的見解,這是它的相狀,就是見濁的樣子,什麼叫五利使?在此地要跟諸位說明的。就是佛法裡常常談到的見惑、或是迷惑,換一句話說,就是錯誤的見解。這個「使」是比喻,好比這個閻羅王手下的這些小鬼,這些當差的。「利」是說它很猛厲,非常的明顯,有這五種。這個五種錯誤的見解,它能夠叫我們造種種惡業;換一句話說,能使我們趣入生死輪迴,所以叫做「使」,而且它的作用非常之猛厲,我們稱它作五種利使。

 

第一個就是身見。

 

「身」就是我們這個身體,一切眾生,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這個是錯誤的見解,從自己身上起這個見解;貪著其事,就是從貪愛自己的身相。他不知道自己這個身相是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現的幻相。金剛經裡面給我們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不瞭解,這個身不但是身,連心都是虛妄,不是真實的。不曉得我們這個身心是無常,不知道這個身心是沒有主宰、沒有自在啊!執著身與我,這是第一個錯誤的見解。

 

第二叫邊見。

 

「邊」,就是兩邊,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相對的;把這個相對當作真實,這是講的邊見。他在兩邊當中執著一邊。這是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斷與常是兩邊,譬如說有跟空是兩邊,情與無情是兩邊,現在所講的相對論,這個兩邊裡頭他執著一邊。一味地偏執,他不能夠覺悟他這個見解,是偏而不圓。他也不曉得他的見解是錯誤的。譬如說,有的人執著人死了就沒有了;死了就了了,不相信有來世,認為一死什麼都了了,這一種叫斷見。還有一種人,他相信有輪迴,人死了來生還是人,死了有什麼關係呢?二十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這叫常見。其實對不對呢?都不對,為什麼呢?人死了來生未必還是人身,因為它有六道輪迴嘛!絕不是人死了來生還做人,狗死了來生還做狗;那就變成常見了。人死如燈滅那就叫斷見。都不是正確的見解,換句話說,那都不是事實,不是真正的事實。

 

第三種叫見取見

 

這個見取見與戒取見,我們一般都稱之為成見,某人成見很深,都說之為成見。這個裡面的區別,一個是執著在果上,是對於果報的成見;一個是對於修因的成見。對於果報的成見,佛法裡面稱之為見取見。這個地方簡單地解釋叫「非果計果」,果是果報,不是真正的果報,這個計,它是在那裡計度分別,以為是果報,這種見解叫見取見。我們舉一個比喻來說。像許許多多的宗教,他們把天堂當作果報,認為這個是究竟的。他不曉得天不是真正果報,不是究竟的。為什麼呢?那個天人也有生死,也有輪迴,所以他不是真正的果報。以為生了天了,即得永生了,這是非果計果,這個是錯誤的。這個是我們講佛教以外的。

 

在佛門裡面也有這個現象。你譬如說,在小乘法裡面,證到阿羅漢了,阿羅漢是個果報,但是他不是究竟的果報。因為阿羅漢並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到究竟無上的涅槃。如果把這個當作究竟的果報,那就錯了。這個見取見,特別是在古印度那些宗教裡面。因為涅槃這個名詞是古印度所有宗教的通稱。這個「果」都是稱涅槃。許多宗教都把四禪天跟四空天,誤會認為是究竟的果報,誤會以為是究竟涅槃。那裡曉得,時間到了,他的壽命終了,依舊要墮落、依舊要輪迴。這一些這種見解,就稱之為見取見,果上的成見。

 

學佛的人,這一些見解也免不了,自己沒有證果,自己以為證果了,這就是見取見;自己沒有得定,以為得定了,也是見取見。像壇經裡面,諸位要讀過壇經,一定會記得有一個智隍禪師,他在五祖麾下自以為開悟得禪定了,所以回到他自己常住,在那裡苦修了二十多年,遇到玄策禪師把他點醒,他才真正明瞭二十年錯過了,是錯誤的。親近六祖大師才真正開悟。所以智隍禪師都有這個見取見。所以初學的人是常常會有這種現象,我們自己要能夠警覺得到。

 

第四就是戒取見

 

戒取見是在修因上發生了成見;就是修行方法上「非因計因」不是這個因啊!他自己以為是這個因。這個成見是很大的錯誤。我們拿一般宗教來說,你比如一般宗教所號召的;譬如講信了上帝就能夠生天堂,這一句話說得很籠統,這是錯誤的。一個人他一天到晚在造罪業,他只要能信上帝就能夠生天堂,那麼諸位想一想,上帝的天堂豈不變成了罪犯的包庇所嗎?上帝就變成了黑社會的大頭目了,這個地方有什麼可取之處呢?生天堂有生天堂的因緣,不是說信了就能生,生天,在其他宗教裡面有十誡。十誡的確是生天的標準,如果你能夠把十誡修好,你就取得生天的資格,這才是生天的正因緣,不會再有錯誤的了。

 

在佛法裡面講,你比如說念佛求生淨土,多少人有這個心願;是不是念佛就能夠生淨土呢?如果你認為念佛,每天念阿彌陀佛,將來我就可以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給諸位說這也很危險。怕的是什麼呢?你也墮在這個非因計因。淨土經論裡面給我們講的很清楚,我們在本經裡面,各位所看到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佛要念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不是說得很清楚嗎?不是說念了就能生啊!要念到一心不亂,要念到心不顛倒,這樣才能往生啊!不是我天天做壞事情不要緊,我念佛將來我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不會受惡報。那有這個道理呢?所以說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善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希望諸位記住這樣一個定律。我們才不會發生錯誤。要往生西方淨土,必須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認真地去修學。

 

我再說一個例子給諸位做一個參考。佛門講的這個戒定慧,這是佛法修學的原理原則。這個戒律,它的目的是在得定,這是諸位要記住的。戒律是自律,而不是律他的。一個真正是持戒的人,唉呀!看到這個人破戒、那個人又作惡了,諸位想想你的戒縱然十分清淨,你能不能得定呢?不能,為什麼不能呢?因為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是隨見隨起分別心,定是什麼呢?定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是外面一接觸境界心就動了,可見得你那個戒律再清淨,你的心定不下來。這個是絕大的錯誤。定,還是手段,不是目的,定要開智慧,只有定沒有慧,不能開悟。所以真正智慧是由禪定,也就是清淨心,本經所講的一心不亂當中所生的。這是千萬不可以誤會的。一發生誤會、一有偏執,就墮在戒取見裡面了。

 

最後一條叫邪見。

 

邪見裡面最重的是撥無因果,不相信因果報應,這是個最大的邪見。這是起一切不正知見,或者是墮於頑空;自己墮落那還罷了,你影響別人墮落,這個罪過就非常非常重了。你要是貽誤眾生那將來必墮阿鼻地獄。

 

這個五種都是錯誤的見解,不是正當的見解,所以我們稱之為見濁。極樂世界的眾生,那一邊諸上善人沒有這五種錯誤的見解,換一句話說,人皆是正知正見。特別是在我們初學這個階段。因為我們總是免不了要受環境的影響,受別人知見的影響。如果這個環境大多數人知見都是不正,我們自己在這一個環境裡面想建立一個正知正見,那是談何容易?因此,我們要想自己知見得正,最好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在那個地方,你眼所見、耳所聞,所接觸的環境、所接觸的人事,都是正知正見。換一句話說,自己獲得正知正見這一個機緣就太殊勝了。所以我們要是轉見濁成智德,這是無量光的意思。這是後面要緊,我們如何來轉它。將它轉變,轉劫濁,劫濁就是世運,要「轉劫濁(世運)為清淨世」,要轉見濁,這個錯誤的見解,一變為正知正見,這就是智德,這真正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了,這就是佛號裡頭無量光的意思,就是智慧光明無量無邊。

 

煩惱濁是以五鈍使為體。

 

這個利與鈍恰好是相反的。這五使比前面要遲鈍,沒有前面的猛厲。它的相「三災感召即其相」這個三災裡面,有所謂大三與小災。大三災那是嚴重了,就像我們在這個天文望遠鏡裡面,所看到宇宙這個星球,有成住壞空。常常發現有星星,發現那個舊的星爆炸了、消失了,這是屬於大三災。整個星球的變化。小三災,佛給我們講的就是刀兵劫。刀兵就是戰爭;這是第一種。第二種就是瘟疫;瘟疫就是流行病。第三種就是飢餓,經上給我們講的,這個小三災的相,刀兵劫是七天七夜,瘟疫是七個月七天七夜,飢惡是七年七個月七天。「七」,當然也是表法的意思。我們從這個小三災這個意思來看,戰爭的時間不長。所以在以往,我讀佛經讀到這個小三災就想不通。為什麼呢?從我們歷史上來看,古今中外這個戰爭,像西方百年戰爭,那都不算災?七天的戰爭算災?這個東西不可思議。

 

二次大戰,我們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那都不算小災。什麼樣的戰爭才算是小三災呢?前幾年我到日本去訪問,到長崎、廣島去看了一下,我才恍然大悟啊!原來佛經典裡面所講的這個小三災,就是核子戰爭,真的跟佛經講的一樣。廣島、長崎,被原子彈轟炸的時候時間很短,可是原子彈的輻射塵帶來的後遺症,的確是半年多,正是像經典裡面講的七個月零七天,就是七個月零七天之後,他還不死,這個人才算是個活人。被炸的地方草木不生,我去的時候,現在這個長崎、廣島,已經樹木很多,可是他們告訴我,差不多是七八年以後,地上才長草,那不就跟這個佛經講的一樣。所以這個一個大的核子戰爭,如果是整個世界全面核子戰爭,這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小三災,原子病是要到七個月才能夠消失。戰爭期間雖然不長,可是這個後遺症時間是相當之長。凡是原子彈爆炸地點或者是輻射塵落下來的地方,這個樹木、森林、水源,都被染污,地上草木不生,人當然要受飢餓之苦,這個是小三災。所以佛經裡面的小三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核子戰爭,這個是小三災來了。

 

我們在此地講,三災召感,就是煩惱濁的相。這個五種妄心,這是講五種錯誤的思想。前面五利使,是五種錯誤的見解,五鈍使是五種錯誤的思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劫難

 

第一是貪心;貪心、瞋心、癡心,慢是傲慢;疑是對於聖教的懷疑,對於聖賢的言語、聖賢的教導,他產生了懷疑。貪、瞋、癡、慢、疑,這在煩惱裡面講,是屬於五種根本的煩惱,諸位在此地記住,我們一條一條跟大家介紹。貪心都是發生在順境,就是我們心裡面歡喜,心裡一歡喜就希望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肯捨給別人、不肯布施給別人,這叫吝嗇,也是屬於貪煩惱。自己得到的捨不得、自己沒有得到的拚命去追求,貪心,這是說不能看破,於一切順境裡頭起貪心。

 

瞋心是在逆境裡面,就是逆緣裡頭不能夠忍受,起怨天尤人,瞋恚之心。所以說,不平之心,不曉得這個順逆境界,每一個人依報正報都有因緣;他享福,過去生中一定種享福之因;我受罪,我在過去生中,一定造作惡業的因緣,這一生才得這個果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怨天尤人了。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我學佛,深深得到章嘉大師教誨的利益。就是諸佛菩薩發願弘法利生,諸佛菩薩自己功德圓滿了,福德也圓滿了,那還有什麼問題呢?可是諸位要曉得,你自己智慧福得圓滿了,眾生沒有福,諸佛菩薩還是束手無策,無可奈何。可見得度化眾生,要度那個機緣成熟的眾生。換一句話說,眾生得度因緣成熟,佛菩薩才出現在世間。眾生得度因緣沒有成熟,佛菩薩就不可能出現於世間,這與楞嚴裡面所講的感應道交的道理一樣的,「隨心應量,循業發現。」

 

第三癡心。「癡」是愚癡,對於邪正、真妄、善惡、是非、利害,沒有能力辨別,這個叫愚癡。以學佛的來說,那是真正的佛法?那是假佛法?那是純佛法?那個是裡頭有摻雜不純的佛法?不能夠辨別清楚,也是愚癡。佛在楞嚴會上所說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有沒有能力辨別邪正?不能辨別邪正,你就不能斷煩惱障,沒有辦法超越煩惱濁。

 

第四是慢心。「慢」就是貢高我慢,於一切眾生興起了驕傲,不能夠謙虛。世間人總以為驕傲是一樁好事情;自己有了一點長處、特長了,那所謂是「值得驕傲」,可見得這個驕傲、驕慢,世間人是不願意把它除掉的。他不曉得,這個是根本煩惱。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大小乘,首先要破除傲慢。華嚴經普賢十大願王,第一願教我們所修學的是禮敬諸佛。諸位想一想,這一條容不容易做得到呢?一般學佛人說,這容易做到啊!我凡是見到佛都禮拜啊!那你是錯解了經意了。你要曉得諸佛是誰,你要把境界搞清楚。圓覺經上佛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對於一切眾生有沒有恭敬?你對於泥塑木雕佛菩薩的偶像,你給他瞌頭、頂禮、膜拜。你看到一切活生生的人,在那個地方你不去恭敬他。你那個禮敬諸佛,你怎麼能做得到呢?不但有情的眾生是諸佛啊!無情的眾生也不例外。華嚴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以禮敬諸佛不容易做啊!無情說的是什麼呢?植物、礦物、桌椅、板凳都是諸佛,你禮敬嗎?

 

關於這一點,我們將來要給諸位講解普賢菩薩行願品。我們會在行願品當中細細地來跟諸位探討;如何來修學十大願王?十大願王乃是成佛之道啊!凡是修學大乘佛法的不能不注意。所以十大願王頭一個就是破除驕慢之心。你看華嚴裡面善財童子就是一個榜樣。做學生的人,只有他一個,除自己以外都是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老師,除我自己以外,每一個眾生都是我的老師、都是諸佛、都是菩薩,你這個恭敬心才生起來;謙敬之心生起來;貢高我慢的煩惱才能夠斷得盡。如果善財有兩個同伴還去參訪,那就壞了。為什麼?同伴,你跟我差不多嘛!你是我同學,我對你還要什麼尊敬的呢?那就不行了。

 

所以菩薩道上修行,只許一個人,這一個人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全都是諸佛我們禮敬諸佛是這個意思。讚歎如來也是這個意思。廣修供養還是這個意思。你想這個境界多麼廣大啦!所以才能夠把這個根本煩惱連根拔除。

 

第五是疑心。此地之疑就是對於聖教、對於佛菩薩的教誡、佛菩薩的經典起懷疑。懷疑他所講的理論、懷疑他所講的方法、懷疑他所講的種種境界。對於世間聖人所說的你也懷疑。世出世間聖賢所講的你有了疑心,你就不能夠決斷,沒有辦法下定決心,沒有法子立自己的主意。這時一切善法你就無從修習了,這叫煩惱渾濁了我們的自性。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西方極樂世界。那一邊是諸上善人,他們見思煩惱都斷盡了,如果我們能得這一些善知識為同參伴侶,我們的道業、學業、品德,當然天天增進而不會退轉了。所以要「轉煩惱濁成斷德」,「斷」,就是斷煩惱;把前面的這個見惑、思惑,就是五利使、五鈍使,統統斷除,這就是常寂光的意思。諸位曉得怎麼斷?「寂」就斷了。「寂」是不動,「寂」是定的意思,心定了。「常寂」就是一心不亂,「常寂」就是禪定,心常常是寂靜的.靜極就放光,楞嚴裡面講:「靜極光通達」靜極了,就放光;轉煩惱濁成為常寂光。

 

眾生濁。

 

眾生濁是怎麼回事情?「攬五陰見慢為體。惡名穢稱即其相。」色、受、想、行、識,這是五陰。見慢呢?見我、慢我,這是在第七識裡頭四大煩惱常隨相,這個地方四大煩惱是講這兩種。在眾生濁這個裡面,色陰,五陰裡面就是色法受想行識是屬於心法五陰展開就是百法。這個地方所說的眾生,他是集聚五陰為身。我們這個物質的身體就是色法,是地、水、火、風、四大所成;這是我們物質的身體,叫色身。除這個色身之外,我們還有個精神,這個精神就屬於心法,受想行識。受陰、想陰,在百法裡面是屬於五遍行裡面的兩種。這個五遍行是觸、作意,受、想、思,八個識統統都有,就遍行心處,兩個心處。行陰,包括的範圍就很廣了,五十一個心所,除了色、想、還有四十九個心所,都是屬於行陰;除相應的四十九個心所之外,還有二十四個不相應的心所,也在行陰裡面所包括了。最後這個識陰就是八識。

 

由此可知說五陰,就是說的百法。經典裡面有些地方稱五陰;有些地方稱五蘊。你們念心經,心經裡面叫五蘊。你看這個經文裡面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五蘊,就是我們此地所講的五陰。我們一個人具足了五陰,整個大宇宙也是這個五陰。可見得我們一個人與這個大宇宙,實在說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呢?大宇宙是大的五陰,我們一個人身是小的五陰。而小的五陰跟大的五陰是一模一樣,根本就沒有兩樣。你要是真正徹底覺悟了,才曉得就像老子所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一點都不錯。

 

見慢的果報,這個見就是第七識裡頭的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就是有錯誤的見解;這一個見解是什麼?就是我執。執著五陰是我,以為我有主宰的能力,我有自在的意識,其實主宰與自在全都沒有,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錯誤的執著。

 

「慢」就是傲慢,只要有我,我總會比別人要高一點,這個貢高我慢的心自然它就生起來。縱然是那些做乞丐的。你們諸位想一想,貧賤到乞丐了,他還有什麼可傲慢的呢?可是那個乞丐雖然在馬路旁邊要錢,看到那個富人走過去,他還瞧不起人,還在旁邊說風涼話:「那有什麼了不起呢?不過是有幾個臭銅錢而已。」換一句話說,好像他還比他還要高一點。由此可知,這個我慢的煩惱,是一切眾生俱生的煩惱,只要有我,他就會傲慢。這個是叫眾生濁。

 

我們再看看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微妙相好,我們要是把兩個世界一比較,你自然就會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超越眾生濁。眾生濁裡面必須要有信願之心,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要有信仰之心,對娑婆世界,要有厭棄之心,你才能夠超越「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清淨勝妙。」

 

命濁

 

這個命的意思是講色法、心法,這就是五陰,五陰裡頭的色,受想行識是心,必需要連持,這就叫「命」,就是要連續保持,這是命之體。它的現象呢?「催年減壽,即其相。」這一點我們確實要覺悟。人,說個老實話,他從出生的那天起,就很精進,一點都不懈怠,往哪裡去呢?往死亡裡面去。你看壽命過一天少一天,它不會老停在那裡,催年減壽命啊!這是我們要覺悟的。一般凡夫,你細細的想一想,豈不是生下來就往墳墓裡面走;一剎那他都不肯停留。我們如果覺悟到這個相,你就曉得可怕。

 

那麼,色法 — 地水火風四大。所謂「地」,就是它是一個物體,我們今天講的物質。「水」是講的濕度;「火」是講的溫度;「風」是講它是個動的,它不是靜態的,它是動態的。這個四大就是四大性質。我們今天講的基本物質,或者是原子、或者講電子、它一定是個物質,這就是電。它帶來的有陰陽電。這個濕度,濕度就是水大;它有溫度,就是火大;它是動的,不是靜的。這個四大就是講基本的物質,用這四個字來作代表。就是基本物質,它裡面一定有四個要素。

 

心法裡面,在眼就是見,在耳就是聞,「見聞覺知臭嗅嘗」;在舌叫嘗;在鼻叫嗅;在身叫覺;在意叫知。這個是心法是第八識,阿賴耶的見分。色法,是第八識,阿賴耶的相分。經裡面告訴我們:「元依一精明,」這個一精明則是第八識的見分;「分作六和合」這六和合就是見聞知嗅嘗。所以這六樣東西,實際上是一樣東西。它在六根裡面,起六種不同的作用。

 

譬如像我們現在用的電。電好比我們把它比作見分。它在燈就放光,如果放在電熱器裡面它就生暖氣;在這個冷氣機裡面它就變成了冷氣、冷風。其實電是一個東西,它在不同的機器就產生不同的作用,像這樣產生不同的作用。所以這個六根的根性是一個阿賴耶識的見分,它起作用就是六種不同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種不同的器官,它就產生六種不同的作用。但是要曉得六種不同的作用,它是一個見分,阿賴耶識的見分。

 

命根,我們今天講命,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它有息,「息」就是呼吸;人要沒有呼吸就死了,它有呼吸。它有暖,就是他有溫度,有體溫;體溫沒有了,人全身冷了,這是死了啊!活的人他有溫度。它有識,識就是有感覺,就是有這見聞覺知嗅嘗。這個命濁,簡單的說呢?就是世間人常常感嘆的;人生苦短,就是命濁的意思。縱然,這一生榮華富貴;一生都在順境裡面;可是你這個一年比一年衰老,你的青春沒有辦法永遠保存住,這是命濁的相。你在世間再大的福報,你有再多的金錢、你有再高的地位、你有再大的權威,你沒有辦法叫你不老、沒有辦法叫你不害病、沒有辦法叫你不死。換句話說,老、病、死,是命濁之相!這個是沒有法子離開的。

 

那麼,我們再看看極樂世界的人,他們沒有這個現象,為什麼呢?他是蓮花化生,他是長生不老,他是無量壽;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世界有生老病死之苦,西方極樂世沒有。生不苦,蓮華化生;沒有老苦、沒有病苦,也沒有死苦。到那裡,真正叫得永生了。所以我們如果真正發心求永生,諸位要記住,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真正可靠。我們要轉命濁為無量壽啊!人生在五濁惡世,根基,實實在在是淺薄得很。外面,有許多邪惡的境界,在那裡誘惑我們,日夜地在誘惑。裡面,又有許多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內外交感;在這樣境界裡面,諸位想一想,修行談何容易?

 

所以諸佛菩薩教導我們,首先教我們自己要看破、要放下,要立定腳跟,不被外境所轉,不為境緣迷惑。「境」是講境界。「緣」是講人事。換句話說,不被物質境界所迷惑了,你才能超越五濁惡世,覺悟人生幻化啦!曉得這個世間,不是堅牢地。我們在天文望遠鏡裡面,看到太空當中,許多星球確實有成、住、壞、空,這個現象。星球既然有成住壞空,我們地球在太空當中也是一個星球,它也不例外。所以你要曉得,太陽系,我們這個地球,也是有成住壞空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真正覺悟了,應當發大心,捨去幻化,要證得真實。五濁惡世裡頭,得道真正是不容易啊!

 

 

thJ4AI1NUZ.jpg

 

 

節錄自: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二十一講) 淨空法師講述

原文連結:http://book.bfnn.org/books/068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離縛善緣 的頭像
    離縛善緣

    格林達拉

    離縛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