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經上告訴我們,有四種淨土,這是不可不知的。那麼說到四種淨土,各分淨穢,這也是我們要明了的。那麼「四土」名稱,第一個叫「凡聖」同居土。第二個叫方便有餘土。第三個叫實報莊嚴土。第四叫常寂光土。我們在這個表裡面,給諸位作一個簡介,這個「四土淨穢」,看這個地方就行了,四土各有淨有穢,乃至於到常寂光土,也有淨,也有穢。
凡聖同居土裡面,「五濁重者穢」,「五濁清者」,這就是「淨」。什麼叫五濁?我們到經文後面會讀到,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濁」這個意思,好比是水,水裡面帶的泥沙很多,就不清淨,所以它是代表的煩惱、不淨,「濁」就是不淨,就是汙穢、骯髒,就是有這個意思。
那這個「劫」呢?是說的時間,我們常說年頭不好啊!那麼諸位想想,時間那有好與不好。而是在這一個這一段期間裡面,如果是社會很安定,大家的生活非常好,所謂是安和樂利,這個年頭好啊!國泰民安,沒有戰爭、沒有災害,五穀豐登,這是好年頭。由此可知,劫濁不是它本身濁,而是指社會的動亂,所以才稱之為濁。
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歷史,像我們台灣這個地區,三十多年來繁榮、安定,這個是很難得的、很稀有的,沒有動亂,大家能夠過太平日子。能夠聞到如來的正法,尤其是難得。可是世界上有幾個超級的強國,不斷地在發展科學武器,給全世界的人帶來了戰爭的恐怖,尤其是核子大戰,整個世界毀滅性的這種戰爭,每一個人心裡面都不能夠平靜,這是真正的劫濁啊!
所謂見濁呢?「見」是見解,失去了正知正見,完全為邪知邪見所蒙蔽了,把邪當作正,把正見當作邪見,顛倒真妄,這就叫做見濁。簡單的講,見濁就是舉世之人,沒有一個正確的見解,這個是第一可悲之事啊!佛常常說眾生為「可憐憫者」。諸位要曉得,煩惱、生死,不足為可憐也;最可憐憫的,就是知見顛倒,不能夠辨別邪正是非。
煩惱濁,這是大家容易懂的,生活在煩惱之中。大乘佛法裡面,把煩惱歸為六大類,貪、瞋、痴、慢、對於聖教的懷疑;再說,誤見,就是錯誤的見解。試問問,我們是不是生活在六大煩惱之中?這個六大煩惱,有那一條我們能夠離開了?佛門裡面常說,苦海無邊,苦海指什麼?就是指這個六大類的煩惱。
眾生濁,這是指一切眾生,無有正知正見,生活在煩惱之中,所以眾生的相—濁相,不是一個清淨之相。
命濁,簡單地說,就是壽命不很長,壽命短促。壽命短促,你要想修學法門,功夫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這個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來生來世再繼續來修,那麼諸位想想,這個一轉世,就算你的福報很大,你的善根很深厚,你這一轉世,至少要耽誤二十年,你的修行那是中斷二十年了,這個就沒有辦法繼續精進,它當中有中斷。那裡能夠比得上西方極樂世界,人家壽命長,無量壽命。「無量」到最後再跟諸位介紹。
佛在經論裡頭常常告訴我們,一個人修行成佛,從初發心到成佛,需要多長的時間呢?三大阿僧衹劫。在我們這個世間,命濁,壽命短,誰能夠活三大阿僧衹劫呢?所以我們的修學相當困難,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無量是個數目字,多大的數目字是一個無量呢?華嚴經裡面給我們說,阿僧衹個阿僧衹,就是阿僧衹乘阿僧衹,叫一個無量。那好了,我們不要多了,只要一個無量就可以了,成佛時間足夠了。因為成個佛,三個阿僧衹劫;你的壽命是阿僧衹個阿僧衹,豈不是太容易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要送他的學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道理就在此地。送到那邊去,保証成佛。
那麼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四土裡面,諸位要記住,凡聖同居土裡面,有淨有穢,這就是帶業往生,這個都是講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到那邊去的人,一定還帶著娑婆世界,這個五濁的習氣,習氣不太好斷,總得要相當長的時間,慢慢的才能夠斷得掉。所以你到那邊去之後,你帶的這個習氣重,這是凡聖同居土裡面的穢土。那麼你這個五濁習氣輕,你這個凡聖同居土,現的是淨土。那麼這是比較它這個穢土比我們的三禪天、四禪天,那還要清淨,這就是他們本身做個比較,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如果証得了事一心不亂,那麼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餘土。所謂「方便」,是講你修學的法門;所謂「有餘」,就是你的無明煩惱還沒有斷盡,你只斷見思煩惱,塵沙、無明還在,所以叫「有餘」。它這個裡頭的穢、淨怎麼說呢?我們就小乘境界來講,「析空拙度証入者」,這個叫「穢」;「析」是什麼?分析空。像我們講一切物質,把它來分,一分為二,二分為四,這樣的分析,分析到最後,恍然大悟,萬法皆空。這個樣地把煩惱斷盡了,見思煩惱斷盡了,從這個地方証入一心的,那麼這個是事一心的,這是很笨的辦法,這叫「穢」。「體空巧度証入者淨」,這個來得快,悟性高,一聞他就開悟了,當體即空;用不著分析,這麼麻煩啊!當體即空,這個比這個要巧得太多了。這個就是說方便土裡面,智慧高的,智慧低的,方法善巧,方法笨拙,我們來說這個淨、穢。
如果你是修到理一心不亂,那你生「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不是方便;可見得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都不是真實的,跟我們這個世界一樣,幻化的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這麼一個境界啊!到這裡是真實的。所以這才是真實的果報,「理一心」才是真實果報。
那麼下面這個註解是蕅益大師用天台教義來說的。天台講的是三止三觀、次第三觀。三觀是空、假、中—空觀、假觀、中觀。「次第三觀証入者」,這個智慧淺一點。「一心三觀」,三觀同時,這個「証入者」叫做「淨」,這個高。實報土裡面,它也有高下之分。那麼我們在大乘教義裡頭看,大乘圓教,像剛才跟諸位提到的華嚴經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四十一位,那就是四十一個等級,四十一個次第,從圓教的初住,到圓教等覺;愈是往上面去,愈清淨。在比較上來講,下面是「穢」,上面是「淨」,譬如說十住菩薩是穢,十行菩薩是淨;十行菩薩是穢,十迴向菩薩是淨;十迴向菩薩是穢,十地菩薩是淨;十地菩薩是穢,等覺菩薩是淨。這個淨穢是比較說的,統統都是理一心不亂。那麼由此可知,理一心不亂的功夫,有淺深差別不同,因此它這個實報土的受用也不一樣。証得了實報,也就分証寂光,為什麼呢?「寂光」土是法性土,這個是理體,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實報是宇宙萬有的實相—真實相。凡聖、方便,這個是虛妄相,這是真實相。但是理體是一個,實報土是寂光土變現出來的;凡聖土、方便土,也是寂光土變現出來的境界,所以真妄不二啊!
「寂光」土,「分証者穢」。那些是分証呢?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都是分証。「究竟滿証者淨」,究竟滿証,唯佛一人,成了佛了,這才是究竟滿証。你看看等覺菩薩,還算分証;那我們現在經上講的這個淨土,在四土裡面,它指什麼?彌陀經裡面所講的,無量壽經所講的,觀無量壽經所講的,全是講的凡聖同居土。
「今正指同居,亦兼上三」,方便、實報、寂光、它也包括在裡頭,為什麼呢?經上有這麼一句話說,「上善聚會」,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上善是什麼?這是上善、上善、上上善;所以你雖然帶業往生去的,方便土的菩薩、實報土的菩薩、寂光土的菩薩,你都能夠跟他們在一起,諸上善人聚集在一會啊!這一種殊勝的因緣,到那裡去找去?
這個「此論修德」,這是諸位要注意到的,「不論性德」;跟大家所講的這些,全是講的修德。為什麼不講性德呢?「性德則『本來無一物』」,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性德是什麼呢?就是講寂光土,是從「理」上講的,修德是從「事」上講的。那麼理上呢?「法爾俱足四土」,法爾就是自自然然,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個叫法爾。「法」是一切萬法,「爾」是如的意思,「百界千如也」,本來就是這樣的啊!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呢?因為十法界是性德法爾俱足的,俱足四土,就是俱足百界千如。
節錄自: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七講) 淨空法師講述
原文連結:http://book.bfnn.org/books/0668.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