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_021229.jpg

大足寶頂山石刻-圓覺道場

(圖片來源: 菩提山心善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圓瑛大師自序(四) - 金剛藏菩薩

 

 

次告金剛藏:聞前章說,圓覺普照,寂滅無二,始知眾生,本成佛道,遂起深疑,即伸三難:一、以真難妄:若諸眾生,本來成佛,唯是一真,何故復有一切無明之妄?二、以妄難真:若諸無明妄法,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三、真能生妄:若諸異生,本來成佛,後起無明,此乃真能生妄,一切如來,已經返妄歸真,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此皆根心之疑,能障大乘正信。佛即答云:虛空本不生華,真金理無重礦。

 

 

淨空法師講解:

 

 

第四章,金剛藏菩薩:

 

  序【聞前章說,圓覺普照,寂滅無二,始知眾生,本成佛道,遂起深疑,即伸三難。】

 

  第一個是:

  序【以真難妄。】

 

  我們先解釋第一。在第四章裡頭是金剛藏菩薩提出了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與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提出的問題可以說是相似的,是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在佛教裡頭是最大的問題,一直到今天,學術界裡面都認為沒法子解答。為什麼沒有法子解答?無法解答實在講是真正的解答,因為這個境界是要你親證的。佛證出來,說出來,說出來你不相信。他是真的見到了,你沒有見到,他跟你講你不相信。譬如我們在此地講經,這裡有許多菩薩龍天在這裡聽,我這樣講你相信嗎?你不相信,你為什麼不相信?你看不見。佛眼他看得見,他看見有多少人在,一個一個名字都叫得出來,你一個也不相信,這沒有法子的事情,確實是如此,所以說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其實這些問題菩薩既然提出來,富樓那尊者提出來了,佛解答得清清楚楚。因為金剛藏菩薩聽到前面佛說了,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於是乎他就起了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是深疑不是淺疑,是大疑問。

 

第一個問題:

 

  序【以真難妄:若諸眾生,本來成佛,惟是一真,何故復有一切無明之妄?】

 

  他本來是佛,佛為什麼會起無明?這是個大疑問。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現在變成眾生?當然是因為他起了無明。「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什麼道理起的一念不覺?什麼時候起的一念不覺?疑問就產生在這裡。諸位要是細細的去體會這個經文,答案全在經文裡面,這個決不是宗教的感情,要以理智契入,你自己才能夠得到答案。

 

第二個疑問:

 

  序【以妄難真:若諸無明妄法,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假如說無明不覺是本來有的話,那佛為什麼說眾生本來成佛?這是第二個難題。

 

第三個難題:

 

  序【真能生妄:若諸異生,本來成佛。】

 

  『異生』就是指九法界除了菩薩以外,叫「異生」。菩薩叫同生,因為菩薩跟佛相同,菩薩圓滿了就成佛了。聲聞、緣覺跟菩薩不同,六道凡夫跟菩薩不同,叫異生。你看《百法明門論》裡面講同生性、異生性,就是指這個。修菩薩道決定成佛,所以菩薩與佛是同生性。十法界裡面其餘八個法界叫異生性,六道加上聲聞、緣覺。『若諸異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序【後起無明,此乃真能生妄。】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是真,他現在一念不覺變成無明,現在變成六道凡夫,這不是真能變成妄嗎?既然真能變成妄,現在這些諸佛幾時再起無明?

 

  這三個問題與《楞嚴經》第四卷裡富樓那提的這三個問題完全相同,這是三大疑問。諸位要曉得,如果這三大疑問橫在心頭不能夠破除,魔可以障你,所以菩薩道上有五十種陰魔,他才能做怪,他才能找麻煩。他為什麼能找你麻煩?就是因為你有這三大疑問。也許這三大疑問現在你還沒能提出來,這叫根本大疑,大的疑問。你現在雖然有這個疑問,你現在自己還不曉得,如果你這三個疑問要拔除了,你這一生決定成就,你在菩薩道上不管學哪個法門,障礙會很少。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但是這個問題真正不好懂。

 

我們看底下兩句話:

 

  序【此皆根心之疑,能障大乘正信。】

 

  所以這是根本的疑惑,確實能障信心。我好像在初受戒的那一年,民國五十年到五十一年,我有一個同參,明演法師,他已經過世了,這個人很用功,是非常好的一個人,人也很慈悲,也非常的發心。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就是學講經,他就很不以為然,他說:「你學講經,雖然是苦口婆心,怎麼樣去勸人,人家不信你還是枉然」。我說:「那怎麼辦?」「那要有神通,一現神通人家就相信了。」所以他學神通去了。心是好心,學了神通怎麼樣?弘法。他說:「我一現神通大家就相信了」,他就到大溪齋明寺跟屈文六學密。那個時候在台北,密宗的上師屈文六是很有名的,跟屈上師學密。他真幹,三個月磕十萬大頭,那個地板痕跡都磨得很深,真正幹,日夜的苦修。學了三年,他告訴我,他能夠看到鬼神了,人鬼雜居,住在一起。他說黃昏太陽下山的時候,街上就有鬼走了,不多,就好像是早晨街上人不多。到晚上八、九點熱鬧得不得了,鬼也擁擠得不得了,到處都是。當然他不是說假話,他這個人不是說假話的人,可是我說:「你完全說的是鬼話,你看見我沒看見,你神通沒有得到,得了個鬼通」。我說:「你度不了人,你說這些話,人家反而說你妖言惑眾。你看到了,我沒看到」。我說:「你還是度不了眾生」。但是常常與鬼打交道沒好處,搞了一臉陰氣,人雖然是胖,臉上發青色,不正常。他就常常跟鬼打交道,所以大概以後不到一年,他就過世了。

 

  我那個時候看他這情形不對,人好像是浮腫,臉上顏色非常不正常,我到台中去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說這個沒辦法,他說我們誰也沒辦法幫他的忙,除非他自己覺悟,他自己執迷不悟那沒辦法。所以古聖前賢教給我們敬鬼神而遠之,不能常常跟他往來,那是不正常的現象。所以說你要想見到鬼道,要想證明六道,像他那樣修行三年工夫就可以了,就證明了,是不是真正存在就證實了,這東西不難。雖然證實,他個人相信,深信不疑,可是對別人講,別人還是不相信。

 

  佛在此地答覆的,當然經文不長,《楞嚴經》長,答覆得詳細,雖然言語有詳略,可是意思沒有兩樣,意思都是圓滿的,《楞嚴經》答覆得圓滿,本經答覆得也圓滿,這個答覆跟《楞嚴經》上的話也相同。

 

  序【佛即答云:虛空本不生華,真金理無重礦。】

 

  這兩句話答覆得實在是很圓滿,可是很不容易理解,換句話說,很難從這兩句話就把這三個疑問就斷掉了,可見得這個疑之深不是小疑、不是淺疑。必須自己有一些修證的功夫,然後再聽佛這麼一開示,能悟入,能斷疑。自己沒有相當定慧的基礎,聽佛的這兩句話還是不能斷疑。佛在此地是舉個比喻,好像我們這個眼睛害了病,有害過眼睛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害眼睛的時候,看到虛空當中有花,看到燈上有圓影子。燈上有沒有圓影?沒有。可是你害眼睛的時候,你看到燈上有圓影子。燈上本來沒有圓影子,虛空本來就沒有花,佛用這個是答覆什麼?答覆真心裡頭本來沒有妄念,本來沒有無明。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頭說得很好,「本覺本有」,『虛空』就是指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是無明、妄想,本來就沒有,不能說眾生有這些東西,佛沒有,不能這樣說,它本來沒有。所以迷與悟,悟是本有的,迷是本無的。

 

  佛在《楞嚴經》上舉一個例子,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這個例子,這是真實的事情,不是假的事情,而這種事情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時候會發現,軍中常有這種事情,我們做學生也常有這種事情,特別是在非常時期。像第二次大戰的時候,軍隊、學生常常舉行演習,緊急集合,緊急集合要服裝整齊。不曉得什麼時候,教官一吹號,口令一發,馬上緊急集合,穿衣服,穿了之後趕快跑出去,這一下跑出去,忽然想到帽子沒有戴,到處找不到,問問同學,你們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你帽子戴頭上了。一摸,果然是戴頭上了。這個迷,你問那個迷有沒有?迷沒有,如果有的話,那一天到晚迷才對。不迷,它是突然之間有的,這個迷沒有理由。你要問什麼理由?沒有理由。你問什麼時候迷?迷是妄的、假的,不是真的。佛就舉這個例子,這情形我們看得很多,我們做學生見過,在軍中也見過,常常會發生的事情。

 

  眾生本來沒有無明,本來沒有妄想,你現在起無明、打妄想,就好像你緊急集合當中,戴上帽子忘掉了,到處去找去了,就這麼個情形。有沒有丟掉?沒有丟掉,所以你的自性清淨心完全沒有失掉。剛才講過了,圓覺的體相用,生佛平等,佛有體相用,眾生哪個沒有體相用?都有體相用,而且這個體相用真是一點差別都沒有,就是佛悟,眾生迷,佛悟體相用,眾生迷體相用。所以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是圓覺。佛悟一念,眾生迷一念,悟一念是正常的,是本來的;迷一念是暫時的,不是正常的。所以佛在此地講『虛空本不生華』,這是對眼睛有病的人說的,本來沒有花,是你眼睛有病看到花。

 

  『真金理無重礦』,這是第二個比喻。好比純金,金是從礦裡頭提煉的,把這些礦石、渣子淘汰盡了,真金提出來了,純金提出來了。這就好比是眾生修行成佛了,把這些煩惱、無明統統斷盡了,成佛了,成佛就好比真金。你要問佛幾時又起無明,又變成凡夫?佛就用這個比喻,金從礦裡頭提煉出來之後,再不會變成礦,用這個比喻答覆第三個問題,因為前面這個比喻是答覆前面兩個問題。實在講,佛這些答覆的確是很圓滿,可是一般人覺得這種答覆不能滿足,再找個滿意的答覆找不到了,佛也找不到了,除非你自己親證這個境界,你自己不入這個境界,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話來答覆。

 

  這個問題在大乘佛法裡列為根本大疑,根本的疑問,當然這些疑問都是從我們分別執著妄想裡面產生的,如果自己心真清淨,分別妄想都沒有,哪有這些疑問?沒有這些疑問。可是分別執著妄想不容易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離縛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