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g

 

 

覺悟者,是了解一切現象乃是因緣合和而生的人。

他仍可感受一切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對於任何覺受已不再生執著。

當事情生變,無法如自己所願時,他不會感到沮喪或失望;

在順境與逆境,在適境與苦境中都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不管外境如何,他從不忘記放鬆心情,心中永遠充滿喜悅、快樂,

沒有任何事可讓一位修行老道的人高興得彈上天,或痛苦得掉落深淵。

他們已獲證很強的內在定力,

此足可讓他們在一切境中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並以同樣的心境來觀察一切的好壞、順逆。

 

作為凡人,我們常會遭遇到許多困境。

每一個困難、痛苦、挫折和難過都是由於我們的恐懼和害怕所引起的。

要消除一切的恐懼,最好的對治方法就是訓練自己去了解事物的空性本質。

只要我們能了解空性,便能消除一切恐懼,

不管是怕被人批評、怕遭遇挫折、怕孤濁沒有安全感等,

一切恐懼都可以藉著空性的了悟而消除。

 

為何當我們未了悟空性時,會有這麼多的恐懼產生呢?

首先,在未了悟空性時,我們會把一切當為是真實固有不變的,

包括我們自己和他人。

有這樣的想法後,我們自然會對別人所說的話在意,或做出反應。

 

有人稱讚我們能力好、有氣質又美麗時,

因為我們還未了悟空性,便會馬上對這些讚美做出反應,覺得很神氣。

這種感覺剛開始時會讓我們覺得舒服,

但慢慢的我們會有一種恐懼感上來,害怕失去這樣的讚美。

 

不管別人是為了什麼而說好聽的話,我們就是怕失掉它。

接著更害怕別人批評我們,或揭露我們的缺點,害怕嚐到挫折的滋味。

由於心中存著我執的緣故,別人一批評我們,我們便感到非常喪氣。

因為我們把一切當為具體實有的緣故,所以才會產生失望的感覺。

在了解了恐懼的本質後,我們同時也知道它可藉由空性的認知而消除。

而空性的了悟不僅可消除我們的恐懼,同時也可增上我們的慈悲心。

 

空性的本質是因緣合和。

我們所遭遇到的一切,所感受到的一切,所看到一切都是虛幻的,

沒有一樣是真實,沒有一樣是堅實存在,一切都只是依緣和合而生的。

 

一切都是由於相對上的關係而產生的,

沒有一樣東西不是依存於另外的東西而存在。

我們所說的眾生都有的“佛性”是指“空性”,包括“法身”也是。

我們不了解空性,對自我以及一切所見都非常執著,

這就是所有煩惱痛苦的來源,我執阻礙了我們的成就。

 

凡俗人生的各種事務如同海浪般一個接著一個而來。

富者永遠覺得擁有的金錢不夠,權者永遠覺得擁有的權勢不足。

思惟以下的話語:

滿足我們所有慾望,圓滿我們所有計劃的最佳方式,就是放棄它們。

 

一個證悟者把凡夫俗子熱衷的事務視若夢境,

如同一個老人觀看孩童嬉戲般看待它們。

昨晚,你或許夢見自己是一個偉大的國王,

但是當你清醒之後,留下了什麼?

 

你在清醒時所體驗的事物,幾乎不比夢境真實。

與其去追求難以捉摸的夢,你應該讓自己的心安住於寧靜無擾的禪思,

離於煩亂散漫,直到對空性的了悟成為你的覺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在你或許以你的身體為傲,珍愛你的身體,並悉心照料。

你的親友都面露微笑,充滿深情地執著你的手,溫柔地對你說話。

 

然而,當你死亡之後,一切都將變得非常不同。

你親愛的家人將急著把你的屍體送出家門。

誰會想要在家裡放著一具屍體?

如果你在西藏,你的身體將被繩索捆綁,放進一隻粗布袋中,

送到墓地,被人分割肢解,被禿鷹撕咬成碎片。

 

你應該如何善用身體?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善用身體。

一個向人借用工具的工匠,會趁工具還在身邊時物盡其用。

事實上,你的身體也是向死神暫時藉來的——

在死神收回之前,你只能短暫擁有。

趁你還能使用這個身體之前,你有沒有好好善用它來修持佛法?

 

只要你有決心和尋求開悟的願力,便有可能成就。

只要你生起虔誠的全然信心,

你的心就會如同清澈平靜的湖水,

可以清晰地映照加持之月。


有了這種覺悟的力量,我們的心將安住在般若之中。

如此一來,無論情況是好是壞,對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離縛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