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一段, 特別把它紀錄下來提醒自己,

因為常常一個不留心就犯這些過錯!

今後當謹記聖者教誨。

 

-------------------------------------------------

 

修行人時刻應該保密的有三種事

 

“隱秘自己之功德”

 

若按佛教的教規,自己即便具足很多功德,如嚴持淨戒、具足智慧、具足禪定等諸多不可思議的功德,也都不能在別人面前宣說,必須保密。若自己宣說自己功德,多半是五毒中我慢的顯現,且別人不一定對你生信心,反而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在未登不退地前,真正具有的一些功德也會因宣揚而減滅,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宣說自己的功德。但現在末法時代的人們往往喜歡吹噓自己已證悟了、已具足了功德、自己有神通、自己是活佛等,藉以實現自己的貪欲。不過法王如意寶也這樣講過:有些真正的高僧大德為了攝受弟子,斷除弟子的某些邪見,偶爾會說一些自己的功德,如我的內證境界是什麼什麼等。但智者更多的是常常觀察自己的過失。正如《格言寶藏論》所說:“聖士觀察自過失,劣者觀察他過失,孔雀觀察自身體,鴟鴞給人起惡兆。”

 

“隱秘他人之過失”

 

我們平時不要說別人的過失,因為我們是凡夫,自相續具有不清淨的顯現,很多時候看別人不順眼,總是覺得自己好,就如同藏人有句俗語說:“經常看到別人臉上的蝨子而看不到自己臉上的犛牛”,這只能說明自己修行不好。很多大德都這麼說過:佛所見全是佛,菩薩所見者全是菩薩,凡夫所見者全是凡夫。我們學院有一位堪布,他不管看到別人做什麼壞事,總是說:“不要說不要說,這可能是有密意的,我們不要看他的過失。”因為有時候我們並不太了解別人,一件事情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說別人過失對自己無利,在比丘戒與菩薩戒上都有詳細的戒相,在《佛子行三十七頌》中也這麼說:“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故於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我們修行人不要像世間人一樣,總喜歡把自己吹得很高,把別人貶低得一無是處,很多大德往往在未開始弘法前總是做最低下的事情,默默無聞地潛修,所以,一般凡夫人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別人的內證和功德。常贊自己之功德,別人是不會對你恭敬的。你所誹謗的是不是諸佛菩薩的化現很難說,因為,很多菩薩是以賤女、妓女、獵人的形象來度化眾生的,所以我們平時應觀清淨心。世間有一句名言:說別人的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所以,無論從自身或 利他任何一方面來說,隱秘別人的過失都是很必要的。

 

“隱秘未來之計劃”

 

對自己未來的計劃想法一定要保密,不要把未來的計劃,有時甚至是一個妄想,什麼建寺院、收徒弟、傳法等去隨便跟別人說,常言道:天機不讓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一般來說,真的計劃在還沒實現之前,說出來會產生違緣,故不宜洩露。而且我們修行人,對修法有個計劃還可以,對世間法不能過多計劃,因為世間的一切本體都是無常,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也是這樣,凡做事情沒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時,是不說的。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大德先賢們的所作所為,隱秘未來之計劃。

 

《自我教言》

 

 巴珠仁波切 著 / 索達吉堪布 釋

 

1、切莫遺忘有三種:莫忘恩重善知識,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與正知。


2、恆需意念有三種:恆念傳戒之上師,
恆念示道之佛法,恆念律儀與誓言。


3、恆時應具有三種:身體恆時應有心,
床榻恆時應有身,心中恆時應放鬆。


4、急須忘掉有三種:急須忘掉生貪友,
急須忘掉生嗔敵,急須忘掉癡睡眠。


5、恆需謹慎有三種:眾中出言當謹慎,
獨處行為當謹慎,平常觀心當謹慎。


6、恆需隱秘有三種:隱秘自己之功德,
隱秘他人之過失,隱秘未來之計劃。


7、不可宣說有三種:不宣偶爾出離心,
不宣自己狡詐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8、不可去處有三種:怨仇爭處不可去,
眾人聚處不可去,玩樂之處不可去。


9、不宜宣說有三種:無信者前不說法,
未問不說自經歷,不說不符實際語。


10、不該之事有三種:友前不該有喜怒,
承諾不該有變動,行事不該有表裡。


11、莫作之事有三種:切莫自大與傲慢,
切莫暗中說他過,於誰亦莫作輕毀。


12、不應之事有三種:不於富人施財物,
不於狡者起信心,於誰亦莫說密語。


13、不應觀察有三種:不應觀察美女身,
不應觀察友之事,不應觀察己功德。


14、隨順之事有三種:語言隨順於親友,
衣飾隨順於當地,自心相應於佛法。


15、不應聽聞有三種:不聞他人讚己德,
不聞喜新者之語,不聞愚者之教誨。


16、不能希求有三種:不求富人之財物,
不求高貴之地位,不求華麗之衣飾。


17、不能誹謗有三種:不謗眾望所歸者,
不謗他人買賣物,不謗慈我善知識。


18、不能讚歎有三種:不讚眾夫所指者,
不讚自大愚昧者,不讚幼稚之孩童。


19、不讚不謗有三種:不讚不謗自親屬,
不讚不謗陌生師,不讚不謗一切人。


如此竅決尚眾多,總之時時刻刻中,
自觀自己極為要,世出世法亦歸此。
如是略說之教言,無垢智慧瑜伽士,
為調自心而宣說,此乃甚深當修持。

 

整段堪布詳解請見:

http://piano0076334.pixnet.net/blog/post/80054921-《自我教言》略解--巴珠仁波切-著%ef%bc%8f索達吉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離縛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