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段很紅的影片, 大家關注的是那位翻譯的女師父,

我倒是一聽到極樂世界四個字, 就馬上聚精會神的看下去…

但…越聽越不對…

心裡的os:  法師呀! 哩是爹工啥毀呀?

                我們讀的是同一本阿彌陀經嗎? 

 

於是呢? 我把影片給了正在準備會考的小女兒看,

想聽聽這個從小念六字大明咒和阿彌陀經長大的小孩,

對這段演講有什麼想法?

 

法師:  講起來這個世界都苦海,

         趕快到極樂世界! 

         你以為到極樂世界就解決問題了嗎?

         極樂世界的人比我們娑婆世界的人更辛苦

 

這小孩聽到這兒就直接點出了經上不是說: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那裡怎麼還會有苦, 他這樣說大家怎麼還會想去極樂世界呢?

 

在此就稍微引用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內容註解一下,

願意深入了解的也可參照淨空法師的白話講解。

 

「娑婆有三苦。苦苦,壞苦,行苦。彼土永離三苦,不同此土對苦之樂,乃名極樂。就凡聖同居土而言,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

 

法師: 你們讀阿彌陀經就知道… 

 (但你說的內容我真的不熟, 少說我也讀過千遍以上了呀!)

       每天早上起來, 要以鮮花供養十萬億十方諸佛,

       要很早,要做功課耶!

       供養十方諸佛回來, 還能睡回籠覺嗎?

 

經文: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要解: 「日分初、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初、中、後,名夜三時。故云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若阿彌陀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食時,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回還也。

此文顯極樂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

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

 

法師:  不能! 要念佛念法念僧, 要跟諸上善人相處,

         怎麼讓諸上善人接受我們呢?

 

這「諸上善人」如果還有接受與不接受之分, 就不會上淨土, 不是嗎?  人家少說也一生補處菩薩吧!

再者, 在極樂世界這念佛念法念僧, 根本無需作意, 在在處處皆在演說三十七道品,隨所欲聞,無不演暢。故令聞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經文: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法師: 我要有禮貌, 我要勤勞, 我要負責任,

     (如果帶著那麼多的「我」真的上的了淨土嗎?)

     甚至吃過飯以後還要飯時經行, 還要運動呢…

      那許多樹木花草你能不去澆水嗎?

      那許多的七寶樓閣, 你能不保持他的清潔乾淨, 莊嚴美麗嗎?

 

孩子聽完這段說:

極樂世界的花草哪需要澆水呢?

七寶樓閣也不需要打掃呀, 那是佛力加持的莊嚴不是嗎?

 

的確呀! 吃完飯碗都會自動消失不用洗了...

哪還需要澆水擦地, 保持環境整潔呢? 

雖然用淺顯易懂的俗話來解經是方便說, 但最好還是忠於原著好些

 

經文: 『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要解: 「此土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法師: 我的意思到了極樂世界一樣的很辛苦啊!

(曾幾何時,早起供佛, 飯時經行, 保持環境整潔莊嚴這些事叫做辛苦了!)

 

法師: 你在這個世界上養成了勤勞的習慣,

       念佛念法念僧加以信仰,

        (這兩句說的是沒錯!)

       將來到了極樂世界就會習慣了!

      

最後, 孩子對我說: 他這樣說, 台下怎麼還那麼多人拍手呢? 他很有名嗎?

我說: 恩, 非常有名! 還出過很多佛法書,

        不過文筆及內容和他所說的東西差距有點大,

        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沒能好好讀經, 所以也只能隨喜讚歎啦!

       只是擔心那些笑的如此開心的人,能否到得了極樂世界?

      我們只是就經文內容來討論他所說的, 對這位師父不作批判,

      上師有說過佛要我們尊重穿袈裟的人,

      不能輕蔑那一身袈裟。

      而你今後一定要記得佛涅槃前的叮囑: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淨空法師開示之四依法:

 

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別真,痛矣不識者,罪深乃如是”
 阿難這首偈,是非常悲痛說出我們眾生的業障深重,
沒有能力辨別真妄。第一句說『值法者亦少』,
“值”是遇到,遇到佛法的人不多。
諸位想想,在古時候交通很不發達,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
交通工具只有馬車、牛車,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
水面上行的是帆船,小船;同時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
沒有寫成文字,完全靠口傳,有機會遇到佛法的人太少太少了,這是 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

佛陀在入涅槃之前,特別交代後學“四依法”,
用這四個標準辨別佛法的真偽,唯恐後人被人欺騙。
千萬不要迷信,“這個法師名氣很大,大概沒有問題!
”你要這樣想,你就錯了。名氣再大也不行,也不可靠,
為什麼?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

我剛才來還遇到一位居士,哭哭啼啼的告訴我:
他被人欺騙了。那個欺騙他的人,說是淨空法師弟子,
他就相信了,這個很糟糕!
不要說是淨空法師的弟子,我就告訴他:
我身旁的這些人都是妖魔鬼怪,你敢相信嗎?
不但他們這些人不能相信,連我也不能相信,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你也走錯路。

 所以佛教導我們這四依法的標準,
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

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這些人說法,我們不能相信他,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也不能相信;菩薩來講經,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來講經,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佛來講經,諸位要記住,佛佛道同,今佛無異于古佛,講的一定是一樣,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這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變現的,來欺騙我們的。
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
我們接受佛陀教誨,可以向法師質疑,你有懷疑的時候,“法師!你這個說法是根據哪一部經經文講的,佛有沒有說過?”佛要是沒有說過,我們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據,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說的。這是說明經典的重要,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第二條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
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有關係,只要意思講得沒錯。這條重要!

佛曉得。佛滅後一千年,佛經傳入中國,傳到中國來必須要把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國文字,同樣是一個原本,有經過不同人的翻譯,譬如我們在《大藏經》?面看到,《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本是一個,六個人翻譯的那當然翻譯的不會每個字、每一句是一樣的,這不可能的事情!六個本子都傳下來了,我們到底接受哪個本子?六個本子都翻得不錯,都翻得很好,這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都對了。我們在六個本子?面任選一本來修學,都是正確的,都沒有問題。為後世人斷疑生信。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聖人的智慧,乃是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
因此,凡含有自我中心,不論為己為人,乃至於為一切眾生,或者 為求成就無上的佛道,不論是大我、小我、梵我和神我,個別的我與全體的我,都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屬於知識及認識的範圍。知識是從自我的學習經驗中產生分別、記憶、推理等的作用;而智慧則只有客觀的現象,沒有主觀的中心;只有運作的功能,沒有主體的中心,如果與此相違,就不是明師。

第四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最簡單的說法,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了用不上,這叫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好處,這叫了義。"好處"裡面最殊勝的是-脫離六道輪回,這叫真實了義、究竟了義 。如果我們學了這部經典,這個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學了 之後還要搞六道輪回,這就不了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離縛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