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51368_103050978562282_8590867185037746011_n.jpg

 

這樣做,修行中的障礙自然就消失了一上師瑜伽之精華


近幾年來,許多人因為雜念妄想,而引起各種不正常的障礙。這實在是自身潛在意識的作用。行者不應以此為外來的困境,而應當了知這是上師的賜予,作為修持過程中的增上因緣。如此,更應專心於祈請上師,而對於所有魔類生起廣大的悲心,如果能如此的話魔障就不會興起。


若遇外力的干擾,則應當探究其來源,追究這些障礙本身是否有其具體的實質,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或用棒擊打。如果是如此,則追究他們安住於何處?源於何處?以及從何因緣生起?


以此心意,我們應當誠心持誦蓮華生大士心咒「嗡阿吽班雜咕如貝瑪悉地吽」並發願,願諸魔類得依蓮華生大士大慈悲心,而親遇蓮師的善法。願他們不自損損他,願菩提心深入他們的心中。如此的大悲心,融攝諸魔的心念、我的心及蓮師的清凈心,三者合而為一,其功德尤其廣大。如果能視一切外相為上師智慧的示現。那麽障礙這個名詞也將自然消失。 


我們對任何順逆均須保持清凈的洞見,視一切的相為圓滿清凈,勿使自心入於染污之中。我們必須以自身所處的地方,即為蓮師凈土銅色山的宮殿,而周圍的親戚朋友為勇父與空行,一切的音聲都為無休止的蓮師咒音。


坐時觀想蓮師安坐於我的頂上,為我至誠的依怙。行走時,觀想蓮師以及他的凈土就在我右肩上,對他環繞恭敬。並應進一步觀想,不僅銅色山為蓮師的宮殿,即使蓮師身上的每一個毛孔,均住有千千萬萬的蓮師宮殿以及其眷屬。


飲食之前,觀想所有食物及飲料變為甘露與白菩提,並供養。第一份予安住於喉間的蓮師,而將其剩餘殘食當作是蓮師對我們的賜予,並藉以推持生命。如此,則可以消除對美食的執著與貪欲。


夜晚就寢之前,應觀想全日安坐於我頂上的蓮師,現在慢慢進入我頭中,逐漸下降至心輪,安坐於半透明發光之紅蓮花上。蓮花上的四朵花瓣微開,於是蓮師放出無量光芒,照亮我全身及臥室。旋即又遍照整個法界,當整個法界轉化成清凈光明之後,我即安住在寂靜純然,而不失覺知的清凈自性之中。


入睡的一剎那,則所有法界光明融入自身,而我又融入凈清光明之中,再融入蓮師。這時蓮師已縮為一指大融入光,再融入虛空,我隨之安住於此無盡無量空性光明的寂靜中。我們必須了知入睡與死亡的程序相似,此種修持法有利於我們臨終的修持。 


假若醒時,發覺自己在睡時並未進入這種虹光境界,則要誠心向蓮師祈禱,賜予我們這種大覺的力量,再行入睡。

假若妄想頻起,入睡則應了知此種雜念無生起、無留住,也無休止。

假若沒有干擾的妄念,則安住於自然的狀態之中。

假若睡夢之時,於夢中則盡力了知這本來就是如幻之夢。


清晨醒時,則觀想空間呈現蓮花生大士的皈依凈土,圍繞著蓮師的空行與勇父,促我起身,空中充滿蓮師咒以及超於世間的天籟。


起身時則觀想我步入空行凈土,該處為所有勇父空行所居住,而我們自身也是金剛亥母,真實不虛,且從無始以來便是如此。

我們以至誠向蓮師祈請:“喇嘛千諾、喇嘛千諾”,即上師了知一切,上師了知一切。

蓮師本已安坐於我們心中的紅色蓮花,此時蓮花盛開,而蓮師再度出現安住於我頂上。

我們不停祈求、祈請,我的心識隨順教法,祈請一切教法緣於正道,並祈請一切幻覺悉變為智慧,精進地修持,直至我心充滿蓮師的開示,而且行住坐臥之中均不離於此。 

僅僅聽聞上師短暫的開示,不可能有成就。蓮師不僅是外在的形相,也必須與我覺悟的心意完全融合。


蓮師稱:“我不拋棄任何虔誠的弟子”,如果視蓮師為一有血有肉的凡夫,則精進修持所必須的恭敬心很難興起。我們應當視蓮師為貫通三界、永恒不變、無所不知的智慧,即使千萬有情同時向他祈禱他也能夠成辦。


須知信仰在修持過程之中至為重要,如果我們一心至誠信仰蓮師,則一切事業均為其加持。

隨時虔信修行,其本身即是祈請。一切的思變均是蓮花生大士,自然的信心隨之而生起。

這種信心自會關照一切,一切色身均成為蓮師,一切的音聲都是祈請,一切變化的心意均是一切自然造做。 


此為極殊勝的上師相應法,且視上師為不可分別的法、報、化三身。此修法之完成,無須依賴修持次第、閉黑關、證空性以及持氣進入中脈,藉修持所有其它修法,均可融入此專一修持中。


簡而言之:

第一點,無論任何的行為都不可忽離對蓮花生大士的觀想,如此則可獲益無邊。再者,所有功德必須發心回向於一切眾生,此利他的念頭為發展寶貴菩提心的先決條件及基本的前行。

第二點,於正行時,我們的一舉一動均須啟發為對真實體性的領悟,而心必須專注於此種修法。假若初學者修此證悟較為困難,或甚至不可能時,則應專心一志於觀想蓮花生大士,以免心識滲入任何的妄念。

第三點,也就是最後回向。將所有修持,以及其功德發心回向於一切眾生。

以上即大乘佛法的三大特點。

前行,依此修持可得果;

正行,避免修持過患而偏離;

結行或回向,保任無限的增上利益。 


我們如能發揮憶念上師的心意能力,則修持上師瑜伽就沒有大的困難。

如果未能適當修心,不能精進修持大乘的根本心要,而妄想能修大圓滿,將毫無成果。


大圓滿見至為高超,而我們此時的境界則極低,如兩三歲小孩的經驗、才能與悟性,不能與二十歲的成年人相比。

若終身謹記蓮師的教誨,蓮師不會放棄我們,且將不斷加持。我們逐步發展成熟的修持,如欲保證蓮師長憶念我們,則必須經常修持。如果幻想數月或一年的修持即可成就,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必須從此時開始,直至最後一息,努力精進。此種精進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於恐懼及面臨死亡的剎那,所能依恃的就是信念及信心。並時時自念臨終時,也應當憶知所有蓮師的教義,並且使之牢牢記得。


恐懼亡時實在是很難如法修持,除非是在生前經常修習。

修法者應能面對任何外緣,不因順境而歡喜,也不以逆境而悲傷。不執著期望與疑惑,而謹慎地依止蓮師。

歡樂與悲傷,高興與憂愁,皆無自性,均可成為我們修行的助緣。

而所有經驗均是對修行真誠的考驗,此即上師瑜伽的真實本質,也是其主要的修持。

若能循此途徑努力精進,此即為唯一甚深的教法。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

pray.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離縛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